EN

微至(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微创卓越创新者

赵经理

18015559601

央视:医械行业或将迎来大爆发

2019-01-11 08:36:49 3595

市场需求激增,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增长


西南证券研报显示,2013年至今,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已经明显超过药品市场增速,约为药品市场增速的2倍左右,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正在快速增长。


粟裕每年都会做一次体检,今年他再三比较,选择了一家新的医院。这家医院让他感觉变化最大的是,检查设备更加先进,检查项目更全面更细致。


深圳市民粟先生:一是看服务,另外就是看体检机构的设备好坏。就体检来讲,相对来说医生没有医院的医生那么专业直接,但是先进的设备能弥补这方面的一些不足。


李震是这家医院的负责人,曾是公立医院医生的他三年前辞职创业。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已经创办了两家私立医院,另外还有一家独立运营的影像中心。他告诉记者,医院最大的投入有两个部分,一是医生、二是设备。作为医院的核心资产,近几年他们在设备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光是一家分院的设备就要花上1个多亿。


深圳市云杉医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占到我们前期投入的一半以上,我们在福田的这家医疗中心运营第二年就做到了收支平衡,现在每天有超过200名顾客。


除了私立医院的巨大采购需求,目前国家还在持续推动分级诊疗,很多医疗器械配置不齐全的县级医院都在加大影像设备、超声、体外诊断产品、心血管、骨科耗材等配套设采购量。近期卫健委发布《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方案指出,到2020年,500家县医院和县中医医院需分别达到“三级医院”和“三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要求,在当前2439家三级医院的基础上相当于增加21%。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我们公立医院做一个核磁,就我的医院现在要排到两周到一个月时间,老百姓不能及时地接受诊断和检查。民办的效率高,可以集中国内的专家,现在又有互联网的手段。


而在公立医院,医疗器械所带来的收入也正在不断增加。《中国首部公立医院成本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从收入结构来看,药品仍然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在33%-40%左右,但药品增速低于医疗器械相关的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的收入增速。相比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增速更快且盈利能力更强,对医院盈利贡献更大。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医疗器械相关在我们整个业务收入当中大约占20%,从内部运营管理上比如检验、影像诊断还有结余,这个结余就是用来补充医疗服务收费的价格偏低。


业内人士表示,从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相比来看,发达国家基本达到1:1,全球平均水平约为0.7:1,中国市场仅为0.25:1,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华泰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代雯:这两年里医疗器械行业最利好的因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分级诊疗带来的基层医疗需求的扩容,第二点实际上是基层医疗需求扩容带来的国产替代的机遇,我们认为对下游医院端来说,最大的需求其实来自于大型的器械,而这些器械其实不分品类,所有的品类其实都有较强的需求。


政策利好不断,医疗器械国产化加码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研发阶段对先进医疗器械直接提供临床支持,上市审批阶段提供绿色通道,招标销售阶段鼓励使用国产医疗器械。这些政策的公布和落地极大地支持了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


1996年,王辉靠做医疗器械代理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那个时候,只要能拿到蔡司或者是徕卡的生物显微镜代理权,就不用担心在医院吃到闭门羹。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金额几千万的销售,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太多选择,只有徕卡和蔡司这两个品牌,国内很少有这种传统光学的设备。


2004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一个课题组正在研究OCT,也就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即使是现在,这也是一项较为前沿的眼科技术,熟悉市场的王辉很快从中看到了商机,他和研究组的负责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将技术产业化,做一台高端国产光学设备。如今,他们的产品每年都能销售几百台,同时还走出了国门。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现在出口才刚刚开始,只占到我们现在销售的四分之一,国际上主要是在欧洲,欧洲我们市场做得比较好,他们可能还是认这个产品,包括功能和品质方面,虽然可能在某些细节上不如进口的品牌,但是整体的性能还是可以的,国内从我们自己的感受也是在增长,主要是在地市级县级医院,我相信这可能是跟国家政策的,国家的投入是有相关性的。


很多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一些细分领域的国内龙头公司在一线城市三级医院的渗透率正在逐步上升,很多医院的国产医疗器械采购量在不断提高。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李浩:最近几年,在国内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好,如果早十年像彩超这种产品,医院里是不大接受国产彩超的,现在彩超对于中国的医院,哪怕是三甲医院来说,都完全能够接受这个性能跟指标的,临床上是完全可以满足的。


除了市场层面的进一步开放,让医疗器械企业最期待的还是审批流程的加快。眼前的这台血管内超声诊断机是深圳市一家企业三年前开始研发的,如今已经通过国家检验所的注册检验,即将进入临床。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他们是国内第一家通过注册检验的该设备研发企业,可以优先审批,缩短研发上市周期。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经理朱彦聪:创新产品是国家为了支持创新的医疗器械,加快上市周期,它有一个绿色通道,产品有足够的创新以及显著的临床价值,国家有绿色通道可以跟普通的产品分开,加速审批的周期,这个大概能加快半年时间。


朱彦聪提到的,是药监局2014年发布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通知,此后2016年,药监局另发布《关于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的公告》,截至去年年底,共有273项特别审批申请被提交,确定63个产品进入特别审批通道,共批准12个创新产品注册上市。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国产医疗器械研发推广的重要基石,在此基础上,一些高成长细分领域的国产产品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全晓明:这两年可以说我们国产的医疗设备,采购的份额是逐步扩大的,具体的话应该是不同的设备,比如彩超就很高,有一些像CT磁共振,国产占的份额就相对比较低。


高精度产品需持续研发投入,国产医疗器械实现部分替代


说到进口替代,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低值耗材领域的进口替代,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商,那么在哪些领域,我们还不能做到替代?又有哪些原因呢?


李金瑛是深圳市一家医院的眼科主任,这几年,她接触的国产检测设备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效果很好,但总体来讲还是进口设备数量更多。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主任李金瑛:相对来说还是国外的多一些,因为眼科主要是它的专科特殊性,是依赖一些检测检查设备的。实际上咱们国内的技术现在已经非常好了,好多都可以替代,但是也可能有一些,因为有的眼科设备,需要精确性更好。


一家国产眼科设备企业的研发人员来和李金瑛做后期交流,对医院来说,这是国内企业的优势之一,他们可以根据医生的需求对设备做出调整和改进,与研发人员直接对接,省了很多时间。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主任李金瑛:技术还可以,它的好处最重要的是价格优势,可以比进口设备便宜一半还要多。还有它可以根据我们临床需要,跟工程师进行沟通,设计一款我们想要的设备,这是非常难得的。


厂家认为,医院主要是看中了产品的高性价比和及时的售后服务,但他们也承认,和国际品牌相比,他们还需要更多积累。


深圳市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有差距的地方主要是在数据的分析和它们已经做到的细致程度,按照人种、年龄做数据库,这个我们目前还没有做到。主要是市场的积累,病种的积累,在数据的积累方面,因为我们现在的用户量才1200多台,但是蔡司可能已经超过了3万台,所以它在数据积累方面确实是做得非常先进。


需要承认的是,目前与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相比,我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无论是收入还是市值规模都偏小,且十分分散。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采购企业数量达到15343家,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7家跨国企业,排名前20的企业中有13家跨国企业。


深圳市福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全晓明:我们在迎头赶上,可能在设备工艺上的提高,还有就是软件这一块的开发能力,芯片的开发,可能是要进一步提高的。


按产品来看,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在生化诊断、心脏支架、骨科创伤、监护仪等少数细分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但在大多数领域仍然由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如化学发光、血液分析、内窥镜、超声、骨科关节、起搏器等领域进口占比都超过50%。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院长孙喜琢:现在越大的医院进口的设备越主流,但国产的医疗设备,越是一个小的替代和补充,替代不了的还有很多。比如说我们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国内还在研发当中,进口从第一代现在差不多到第三代,而且一台设备加上税,现在都要3000万人民币。


深圳市德海资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在高端精密的医疗设备这一块,我们其实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在覆盖医保包括国计民生这种慢性病,一般这种社会重大疾病,慢性病这一块,应该说目前我们是替代进口替代得最好的。医疗器械比较复杂,它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这样一门学科,首先会涉及到医学还有电子学,还有是机械,分子材料,所以这几个能够跨领域,光有一科行还不可以,所以要求各个领域,都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沉淀。


医疗器械板块年报多数预喜,分析师提示行业分化的风险


申万医疗器械板块一共有49家公司,所属行业主要有医疗保健、工业、信息技术等。目前国产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是后劲十足,那么相关上市公司今年的业绩都怎么样?板块的投资又该重点参照哪些指标呢?


万得数据显示,申万医疗器械板块共计49家公司,总市值超过4500亿元。根据今年三季报,板块中共40家盈利,9家亏损,净利润前五名的分别是迈瑞医疗、乐普医疗、鱼跃医疗、安图生物以及辰欣药业,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均超过3亿元。


华泰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代雯:可能整个全年展望和三季报是比较趋于一致的,从标的的选择上来讲我们喜欢国产替代大逻辑比较强的公司,同时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中高端的产品放量,业绩会更有保障。


目前来看,整个医疗器械板块销售毛利率约45.41%,净利率约14.14%,毛利率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健帆生物、凯普生物、大博医疗、基蛋生物以及欧普康视,毛利率均达到70%以上。万得数据显示,根据今年三季报,与沪深300消费板块及沪深300医药板块的毛利率相比,申万医疗器械板块的毛利率最高。


深圳市德海资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波:整个也体现出了超越经济周期,大家也知道今年整体上,上市公司的业绩下滑,这些行业基本上没有受到很重的影响。相反毛利还在提升,养老健康包括未来的健康,几乎是一个越来越长周期的一个过程,不会像很多电子设备,包括一些工业设备只是短暂的爆发点。所以这是第一个它的成长周期还非常长。第二个是确定性特别高,因为这个行业相对来讲是我们意识到未来的整体上的健康产业,它的确定性比别的行业要高。


年初至今,医疗器械板指下滑超过26%,同期上证综指下滑约22%。近期医疗器械板块进入连续调整,上一个交易日内,迈瑞医疗深跌超7%,乐普医疗跌超6%。而在估值方面,医疗器械板块动态市盈率中位数在33倍左右,市净率中位数在2.96倍左右。分析师认为,受政策利好及下游需求等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行业增长短期有望继续,但从市盈率角度考量,目前医疗器械板块已存在一定的分化情况。


华泰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代雯:表现比较好的一部分公司,主要是进口替代逻辑特别强,产品主要是在中高端,销售比较健全的一类公司,比如迈瑞,另外还有一类业绩相对比较疲软的是竞争很激烈然后竞争壁垒不高,相对面临比较红海的这样一类公司。


来源:央视财经

© 2018 www.microcuremed.cn. 版权所有 ,ICP备案:苏ICP备18007946号